盛夏骄阳下的罗城,映入眼帘的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。田垄间绿油油的种苗连片成海,农户们忙碌劳作的身影和结出的累累硕果相映成趣,共同编织出一幅“良种育富田,实干兴乡村”的鲜活画卷。
在侯庄村百亩葵花制种基地,30多名“花头巾”在花海里忙着采粉。据了解,在制种葵花种植过程中,点种、浇水、采粉、授粉等一系列过程都需要大量劳动力,预计带动周边农户增收25万元。
走进下庄子村的连片制种农田里,笋子、生菜等作物长势喜人,即将迎来丰收。“今年我们村种了笋子、西瓜等小制种700亩,预计收入达400万元以上”村委会副主任孙生虎表示。
为了推动制种产业的健康发展,该镇积极探索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订单农业模式。高台县天顺源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闫菊芳介绍说:“合作社与多家种子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,农户按照订单要求种植,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保障,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。”这种模式有效降低了农户的市场风险,让农民们安心种植。在河西村葫芦制种基地,每到农忙时节,就能看到村民们忙碌而有序地进行授粉工作。制种产业不仅让土地增值,还带动了周边劳动力就业,实现了村民增收与产业发展的双赢。
产业优则农民富。近年来,罗城镇借助乡村振兴战略“东风”,把发展制种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重要手段,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大力发展制种葫芦、西瓜、葵花等特色产业,成为乡村振兴的“支柱产业”之一,全镇经济作物面积达1.72万亩。通过引进新品种、采用新技术、探索新模式,助推制种产业“提档升级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。